最近,因為「一舊金」,大陸父母任由其子在大街大巷公然大小便,一河之隔的中港矛盾又再成為全城熱話,香港網民和大陸網民在網上各數不是,大陸人更發起不來港行動,香港人異口同聲齊齊讚好。究其原因,香港人實在難以忍受大陸人的不文明行為,那些公然吐痰、大小便,以及林林總總「騎呢」行為,相當具滋擾性,而且違反香港法律,令人深痛惡絕。那位一向不知民間疾苦的蘇姓高官,更不負責任地呼籲各位香港人包容一下非法行為,結果卻惹「屎」上身,收下「屎」包裹,口口聲聲說「包容」,最後也要報警查辦,行為相當矛盾,「食花生」指數再創前所未有新高,叫人汗顏之餘,也極富娛樂性,不失為茶餘飯後的話題。「包容」一詞,似乎加添了一個全新涵義。兩地僅一河之隔,文化差異的衝擊已經夠大夠震撼,更何況是「朝見口、晚見面」、朝夕相對的鄰居呢?
說著說著,筆者似乎很懷念舊日香港的睦鄰關係,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如此體驗呢?我小時候住在外婆家,仍然記得在舊式屋邨中,巷頭巷尾的鄰居也全盤認識,大家不時在冷巷中高談闊論,打牌呀、乘涼呀、交換食物呀,和隔壁小朋友在冷巷中嬉戲、捉迷藏丫呀、搗蛋、塗鴉。。。熱熱烈烈地交流彼此的生活,儘管有新搬來的鄰居,但也很快便點頭打招呼,不消一陣子也開始熟諳起來,交織一幅又一幅富人情味的屋邨風情畫。那時大家可能對陌生人的戒心沒有那麼大,人與人的互信基礎比現今的來得很容易,也很深刻。時移勢易,如果我問你,你的鄰居姓甚麼呢?相信幾乎很少人會答得出來,「各家自掃門前雪」,已經是香港現今生活的寫照。我依稀記得我外婆以前的鄰居,自律性比較大,一切有商有量,打牌到了晚上9時許,便自動地鳴金收兵,換轉而家?話之你啦!如果你的鄰居三更夜半仍然開P、打牌,夜夜笙歌,你會怎麼辦?相信一定係先打落樓下管理處,看更上來處理,如果再沒改善便報警處理,這個處理方式非常普遍,但又有幾多人會去了解發生甚麼事,甚至參與其中?本片"Bad Neighbors" (賤鄰50) 的男、女主角便是向新鄰居一開始先伸出友誼之手,開始當中的惡鬥的伏線。
維基維基,你明明是寫看後感,今次的引子似乎未免有點扯遠了?!筆者我絕對同意,今回的intro是有點過長了,但看著近日新聞、再加上「包容」二字下,欣賞本片,本片雖是喜劇,但也令我想了不少,對比以前的睦鄰關係,在現代人關係疏離的隔閡下,究竟我們可以怎樣「包容」鄰居的行為?去到一個甚麼程度?是忍受?還是以牙還牙?抑或馬上搬走?如果鄰居搬來了一大班大學生,晚晚開P,就算之前已跟他們打了招呼,甚至友誼之手已然伸出,更甚參加了他們的瘋狂派對,一次半次沒相干,但晚晚如此精神虐殺,加上主角有了嬰兒,試問有誰可忍呢?所以我理解主角Mac (Seth Rogen飾演) 和Kelly (Rose Byrne 飾演) 伉儷最後也得報警,然而來自大學學生組織 "Delta Psi Beta" (香港字幕翻譯為「鬥大哂」,相當精警。)主席、新鄰居Teddy (Zac Efron),以為和Mac和Kelly發展出友誼,他們承諾不會報警,會千方百計電話通知Teddy 將音量收細,豈料最後事與願違,雙方互信蕩然無存,為其後賤鬥賤作引子,Mac 和Kelly有想過馬上搬走,但搬走要蝕掉一本房價。我頗為欣賞劇組在背景設定上有如此心思,將雙方惡鬥前的背景設定來得非常合理化。當然,他們其後的龍爭虎鬥,實在是非常誇張得很,但過程真的不失為夠賤、夠低俗、夠Bad Taste,絕對呼應本片名字:"Bad Neighbors",非常貼題,本片將對付惡頂鄰居方法加以誇張化、有味化、戲劇化,實現了尋常理性人家如我不敢下手去幹的邪惡念頭,多個派對場口也拍出當中應有的熾熱氣氛,要有多熱鬧便有多熱鬧,筆者看得開懷,十分過癮。
"Bad Neighbors" 的香港中文名字是「賤鄰50」,很明顯便是用另一西片"Ted" 的本地名字「賤熊30」作招徠,但個人認為中文名字改得一一般般,片中似乎沒有太過強調鄰居「鬥大哂」一伙人的人數,而且如果要呼應舊片"Ted",下期6月上旬上映的新片 "A Million Ways To Die In The West" (奪命西) 的導演是同一人,呼應的味道比本片更為貼切,似乎筆者也未能了解片商今回譯名的涵義。談回內容,維基初時純以為男、女主角單向地比這班大學生玩弄作賤,豈料原來是雙方先禮後兵!原來Mac 和Kelly 當年也是在大學認識,和死黨Jimmy (Ike Barinholtz 飾演) 和前妻 Paula (Carla Gallo 飾演) ,四人同是Party Animals,因為結婚了,也為人父母,過去年少輕狂的生活也不復再,面對鄰居Teddy的反睦成仇,四人決定聯成一線,對付這班瘋狂大學生,新舊大戰一觸即發,雙方扭盡六寅,雙方都真係幾meant 和夠盡!用斧頭斬水喉、偷取汽車安全氣墊衝力射人不在話下,為求令他們搬走,四人聯盟更要令他們反目成仇,耍盡心機令Ted 的好兄弟Pete (Dave Franco飾演) 搭上其女友Brooke(Halston Sage 飾演),可以說是真的頗為極致,而且本片當中笑位雖然頗為美式,但也相當新派,而且非常有味: 陽具倒模、口含「假J」、3D Painting、阿媽谷奶爆人奶、阿B玩condom 惹上HIV?!、A&F男模、扯旗硬J,甚至荷里活影星Anne Hathaway、 Robert De Niro、美國總統OBAMA、人氣美國神劇 "Breaking Bad" (絕命毒師)、even同志交友應用程式 Grindr 也大派用場,以上種種元素,不少衛道之士一定也來一場口硃筆伐,但我個人認為現實比電影來得更加荒唐,維基覺得只是「小兒科」而已,我有時覺得香港人對一些dirty jokes的接受能力的底線屢創新低,動輒上綱上線,做人如此那也未免太辛苦了,就連近來成為焦點的騎呢MK組合,也不停整天在唱:「Ma Ma Easy!Ma Ma Don't Worry!媽媽教我面對事情要冷靜,無可能對全世界人產生共嗚!」 ,就連騎呢組合也可登大雅之堂,那些R-rated笑位自然小巫見大巫,放鬆點啦香港人!
「薑愈老愈辣」這句老生常談,在本片中完全得以實証,雖然雙方你一拳我一拳,氣氛相當熱烈,我內心也不禁在想:「幸好他們沒有對付如此可愛的BB!」,最後的一場扭打,Mac一伙人似乎佔到上風,雖然有點Over 誇張,過了些許火位,Jimmy更以跳樓斷腳展雄風、煙花襲警也不用坐牢,似乎有欠情理,但個人認為本片以瘋狂喜劇作定位下,也可不必太過深究,不然一定干擾了觀賞興致。個人認為本片在喜劇包裝下,某些地方也有可取之處,例如主角Teddy和Pete 的兄弟之情,個人認為雖然有點gay情,片末Pete 不停跟Teddy 說:"I love you",BROMANCE之情溢於言表,但我也覺得本片表達得也算恰到好處,口裡說不介意你吃了我女友,但心絕對有芥蒂,也符合實情;而且,他們這群大學生的年少輕狂、夜夜笙歌,在我眼中也有共鳴,令我回想起在大學時的上莊回憶、宿舍生活,和三五知己共聚暢飲、喪玩、燈紅酒綠,絕對是超級瘋狂賞心樂事!當然,我們絕對非常守規矩,沒有片中的「隊草high 野」、沒有越軌舉動,一切合情、合理、合法。回想起三年自由自在的大學生活,我反而有點認為玩得未夠盡興,如果時間可以重來,我一定會玩得更瘋狂,畢竟,那些維基人生中最開心、最盡興的日子,時光荏苒,人隨年月日漸漸成長,擔當的角色和身份也日漸增多,同年紀的朋友,有些已經成為如片中Mac 和Kelly 的新任父母、成為人夫、成為人妻,為了工作、為了家庭、為了另一半,trade-off 接踵而來,為生活作出不得已妥協和犧牲,似乎已成永恆不變的定律,所以本片也間接帶出了男女主角Mac 和Kelly雖然對當年的生活依然嚮往,但為了女兒,不得不犧牲了自由,雖然未見太過深入描寫,但我相信為人年輕父母者一定有所共鳴。而且,我也從Teddy 的身上,看出了現今大學生對未來投身社會的那份負擔的憂心。大學生,表面是社會中的天之驕子,但隨著社會經濟轉型,大學生已不如從前般吃香,美國如是,香港也如是,他們當中面對的生活壓力,無處宣洩,只好寄情玩樂,酒色財氣的頹廢生活,玩至通宵達旦,甚至如片中的大學生組織,流連「私竇」,沉迷瘋狂的破紀錄遊戲,絕對是現今不少大學生的寫照,片中的Teddy學業成績低迷,甚至連AT&T 是美國知名電訊商也不知,也不禁道出了一些大學生狹隘的世界觀,以及社會一直以來對大學生及其學術水平寄予厚望的實情,但Teddy對「鬥大哂」組織的堅持、以及對兄弟關顧之情,彷彿也流露出編劇的真正想法:「新世代大學生也非一無事處」,而且他們認為這些大學生對社會的適應力很強,如果不是,Teddy的最後結局,也不會被安排成為A&F Model,平白浪費他一身精壯肌肉吧?在我看來,以上種種的角色內容設定,也為表面上庸俗膚淺的本片,略為平添了一份深度。
片末的劇情安排,雖然是公式化,但男、女主角立時領悟「在家千日好」的金科玉律,躺在舒適的床上一口一口吃著Pizza,也不失為聰明收尾,A&F一場肥肉加肌肉,博君一粲之餘,兩大男主角既往不究,令人看得窩心。電影真是一個夢工場,既往不究、「包容」,試問現實上有誰可以做到咁? 「包容」真的不易,背後實非千言萬語可以解釋到,但我覺得有點未有好好加以利用主角當年college也是瘋狂一族,雖有提及但未有更深刻劃,如果有篇幅可以略為闡釋Mac和Kelly當年如何瘋狂,來一個新舊對比,可為本片昇華上另一個層次。演員方面,男女主角極富喜劇感,Seth Rogen不用多說,一身肥肉已經令人發笑,令人欣喜的是女主角Rose Byrne,上年的喜劇"The Internship" (翻生求職黨)中,她淪為花瓶作用,未有特別發揮,反觀本片由頭帶落尾,表現稱職,不時令人發笑,表現一絕。Zac Efron 混身肌肉,相當吸晴,表現也算恰如其分,Dave Franco的演出也叫討人歡喜。本片內容的確夠賤夠Bad,內容背景的設計構思雖然誇張,但也見周詳。整體氣氛絕對比同期另一喜劇"The Other Woman" (小三大聯盟)來得更熱鬧、更歡謔,單單欣賞男主角、女主角的流暢自然的喜劇感、可愛趣致的BB女, 以及Zac Efron 大賣那份吸晴健碩男性胴體,已經值回票價了,不失為一齣近期出色的喜劇是也。
觀影日期: 2014年5月15日 (星期四)
觀影時間: 晚上7時45分
維基。點評: B / B+
2014 / Studio: Point Grey Pictures, Good Universe, Distributed by Universal Pictures / Directed by: Nicholas Stoller / 96分鐘 / 本地發行: Universal Pictures (Hong Kong)
(請各位留意,本光影誌版權為本人原創所寫,歡迎轉載,但敬請尊重知識產權,私自抄襲別人文章內容,當成自己文章,絕對是嚴重侵權及缺德行為,本人保留任何追究權利。文責自負,敬希各位自重。謝謝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