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4年10月5日 星期日

Under The Skin / 《皮下之慌》(肌膚之侵) - 視覺美指突出惜劇情執行眼高手低的小眾之作




2014年當中,維基發現有位荷里活女星,今年相當多產,既有溫情小品,又有科幻動作電影,也有大談都市人在科技發展下的愛情作品、美式英雄大片,更有小眾得非常另類之作,相信大家一定對她在2014年度不時在電影院出現,不會感到陌生,她便是「黑寡婦」: Scarlett Johansson,由 "Lost in Translation" 開始嶄露頭角,至今已有接近40齣電影面世,維基認為,2013-2014年度她相當多產,由Don Jon (性人君子)Under The Skin (皮下之慌)Her (觸不到的她)Captain America: The Winter Soldier (美國隊長2)Chef (滋味旅程)Lucy (Lucy: 超能煞姬等,題材多元化之餘,也突顯出她既能駕馭商業大路作品,又能於一些另類題材之作中,表現一枝獨秀,証明她的演技愈來愈進步之際,也彰顯了她愈來愈獨當一面、可擔大旗的能力,除了Don Jon (性人君子)之外,其餘5齣有她參演的作品,維基也有欣賞,今回不如談一談"Under The Skin" 



 (以下內容有劇透 / SPOILER ALERT)  






別以為Scarlett Johansson 最為人熟悉的角色是Marvel's 英雄科幻片系列的「黑寡婦」,便只能以為她可以拍科幻片,然而,有趣的是除了Chef Don Jon 之外,其餘清一色的也是和科幻、未來、異能的元素有關,看來她已經和科幻題材劃上了等號,難怪有網民打趣說,"Under The Skin" "Her" "Lucy" 是她的科幻三部曲,內容可以串聯討論!在維基看來,以內容層面上,後兩者比較「易入口」,特別是"Her" 的內容別具一格,探討未來科技與人的關係,與及人類戀愛循環面面觀,是維基其中一齣本年度情有獨鍾之作,而"Lucy" 商業計算味甚濃,但也帶出人類進化史、探討時間、永恆等概念,亦見野心,相信一般觀影觀眾會易於消化。反觀"Under The Skin",由一開始長達數分鐘的彩色光芒分鏡開始,維基便已知道,本片絕對是一齣小眾偏峰的電影作品。全片108分鐘,為導演Jonathan Glazer第三齣個人電影作品,他主力拍攝MV 及廣告為主,以強烈個人風格為賣點,難怪本片的視覺及藝術效果非常獨特,全片透過形形式式的顏色、濃厚個人特色的拍攝風格,為本片呈現出一種格外冷峻的風格,的確配合本片的內容:外星人在地球以美艷皮囊,顛倒眾生,一副冰肌玉骨,勾魂攝魄,勾引異性,從而將他殺死。我不知她殺掉異性的原因為何,電影也沒有作詳細交代,但從她不斷獵殺異性的行徑看來,她絕對是樂此不疲的。







本片風格的確相當另類,溢於言表,不時流露出偏峰小眾的Cult味,但宏觀Scarlett Johansson 全裸上陣,只是行行企企,兜截陌生人,甚至其貌不揚的爛面男子,最後更是突如其來的被郊野公園消防員,意欲想強姦她,令她意外剝下皮膚,突出外星人面貌,更被他用汽油燒死、字幕徐徐升起的結局,的確會令不少尋常觀眾摸不著頭腦,會覺得內容相當鬆散,甚至根本沒有內容可言,難怪我的「戲腳」、畢業於本地影視學系的同行友人,一離開電影院即大肆狠批,認為「相當垃圾」、「不知所謂」,我不時安慰她:「幸好是電影贈卷而已,不要動氣」之餘,也盡量嘗試尋找當中的可取之處。維基認為,本片的視覺及美術效果亦算用心,挽救本片緩慢的節奏不少,但我也承認,本片節奏之冗長,令我的眼皮也在半場陷入了睡魔召喚的狀態;然而,在內容上,維基認為編劇是假借外星人獵殺男性的故事,來刻劃人性無窮無盡的慾望。在都市中生活的人,日復一日的生活,人心孤獨落泊,很想找個人在身邊依畔,可惜,人心難測,人人也似乎追求速食的一夜歡愉,過度追求感官上的愉悅,往往將人性本善的良知徹底崩壞,被欲望蠶食飴盡,忘卻了生存的意義,但我們無法控制自已,宛如惡性循環,繼續尋找感官上的快慰,日復日,年復年,最後韶華老去,昔日艷麗皮囊已一去不復返,塵歸塵、土歸土,片末她化成一縷輕煙,生老病死的自然循環,我們就像外星人的她一樣,無可避免,無可挽回。這是維基觀畢本片之後的感覺,是否就是本片編劇的原意,無從稽考,但本片不無令人思考的空間,可惜本片過於平鋪直敘,欠高潮的起承轉合,的確頗令觀眾卻步,不期然令人有鬆散的感覺,縱有想和觀眾探討的人性觀點,維基相信,本片的敘事風格,只會予人眼高手低之感。








維基相信,本片的反應會是非常兩極化,喜歡的觀眾會很喜歡,不喜歡的觀眾一定會狠批;加上本地片商似乎也知道本片小眾風格內容,絕對不會大賣,竟然離奇地為"Under The Skin" 來一個中文食字片名「皮下之慌」(粵音:「皮下脂肪」同音),OMG! 維基實在不明白為何電影公司會如此改名,如果這是一齣喜劇,也許問題絕對不大,但可惜這是一齣科幻奇情電影,未免顯得本地發行公司為「食字」而「食字」,為吸引觀眾眼球,而硬要配上如此牛頭不搭馬咀的名字,實在非常不倫不類及不討好。個人認為,台灣的名字:「肌膚之侵」比本地名字更為出色,同是食字片名,但台灣片商的用字比較典雅含蓄,也非常切合本片的內容:「入侵別人的身體」之意,就連一向不用腦直譯的大陸,「皮囊之下」竟也顯得簡潔、直接、不造作,反觀本地片名,試想想以下到電影院購票情景:

售票員:「你好!想看甚麼電影?」

觀眾:「我想看《皮下脂肪》,7:30pm,兩位,謝謝!」

試問,以上啼笑皆非的情景,令購票觀眾情何以堪呢? 

正所謂:「不怕生壞命,最怕改壞名」,以上本地片名的確趕客非常,也突顯出近年本地電影發行商的改名風格愈趨「騎呢」及公式化,濫用「食字」成風的問題,值得本地片商及觀眾們好好深思。







觀影日期:2014717日 (星期

觀影時間:晚上950

觀影地點:百老匯電影中心 (House 3)

維基。點評:

視覺美指: B+
故事情節: C+
節奏掌控: C-
演員演出: B        

整體:C

2013英國、美國、瑞士 / Production Company: Film4BFI /  
導演: Jonathan Glazer / 108分鐘 本地發行: Golden Scene 高先電影有限公司、Panorama Films


(請各位留意,本光影誌為本人原創所寫,歡迎轉載,但敬請尊重知識產權,私自抄襲別人文章內容,當成自己文章,絕對是嚴重侵權及缺德行為,本人保留任何追究權利。文責自負,敬希各位自重。謝謝。)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