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很奇怪,本片是上一屆香港國際電影節的參與電影,為何要到2014年的3月才安排正場上映?雖然只有一家戲院上映(對於獨立製作電影欠缺商業元素下,此安排並不意外),但為何本片被評揀為三級上映?原來關鍵是女主角們的職業是成人電影演員,而且她們在片初有一段吸毒場口,但我又覺得她們的職業其實並不是本片最主要的著眼點,加上床戲已經打格處理。我認為由她們的職員和吸毒場口,帶出美國新一代年輕人整天不務正業,甚至不事生產,那裡有快錢,便賴以為生,但社會環境改變,就算高學歷、富工作經驗,也不能確保你的生活、你的未來,放諸今日香港及其他地方亦如是,青少年沒有向上的職業流動性,看不見未來,及時行樂、頹廢靡爛、與豬朋狗友夜夜笙歌,便成他們消磨時間的人生格言,沒有方向,沒有目標,過得一日得一日,本片刻劃以上情況,恰到好處,但沒有加以甚麼道德審判,只是陳述出來,讓觀眾有想像空間,處理準繩。
在本片內,我和觀影同行友人最感興趣的,便是看出了中西社會對意外之財眾人迴異的取態。在中國社會,功利主義作祟,如果出現首段形容的情況,或者如果你是主角Jane的同房,我相信有不少「中國人」一定據為己有(特別是大陸,這不是歧視,而是確確實實的民族劣根性,在每天的報紙及口述相傳下,舉目皆是)。我並不是說西人沒有居心叵測、貪婪之徒,但在本片中,我覺得導演還是認為人性本善,儘管女主角挪用了Sadie 的一大筆錢,但Jane也會內疚,決定用另一種方式去關心Sadie以作瀰補,現實中,很多人或許拍拍屁股走人罷了!此外,戲中的同房Melissa (Stella Maeve 飾演) 因為Starlet 玩耍而發現Jane 的意外之財,但她也沒有偷去,原來她也尊重私隱,妄想當Jane 是好友,奢想Jane 用在她們身上,但Jane 最後決定帶Sadie 暢遊法國,Melissa 破口大罵,由此確切帶出主角Jane 對兩段友情取態大不同,建基於物慾、毒品、小電影拍攝的友誼,又怎會恆久呢? Melissa 一拍兩散,告知Sadie Jane 接近她的真相,但由最後一幕她叫Jane 到丈夫墓前獻花,她早已放下成見,當Jane是閏中密友了。西方人對私隱的尊重,和對友情的定義,的確與我們有點不同,但我相信那是殊途同歸吧。
Starlet 「小明星」,既是片中可愛小狗的名字,亦暗指女主角小電影明星的職業,由迷失自我的靡爛生活,意外遇上老婦,驟然間改變,兩個孤立無依的女子,雖未至於相濡以沫,但已經密不可分。我在想,西方社會的人文素質或許可以孕育出年輕人和老人的友情,反觀香港及其他亞洲地區,我不知出了甚麼岔子,「家有一老,如有一寶」的觀念似乎已經盪然無存,素未謀面的年輕人似乎認為長者與之有巨大思想鴻溝,一定溝通不來,就算關係密切如親人,也相處如陌路人,誠然,長者的人生經驗豐富,有著年輕人沒有的經歷;年輕人則是創意無限,在數碼世代下馳騁,大家是時候放下成見,有機會不妨了解一下其他長者們的心路歷程,說不定奇妙火花由此油然而生。
觀影日期: 2014年4月6日 (星期日)
觀影時間: 下午4時
觀影地點: The Grand Cinema (House 12)
維基。點評:B
2012 / 美國 / Studio: Maybach Cunningham, Freestyle Picture Company, Cre Film, Mangusta Productions / 導演: Sean Baker / 104分鐘 / 本地發行: Golden Scene 高先電影有限公司
(請各位留意,本光影誌版權為本人原創所寫,歡迎轉載,但敬請尊重知識產權,私自抄襲別人文章內容,當成自己文章,絕對是嚴重侵權及缺德行為,本人保留任何追究權利。文責自負,敬希各位自重。謝謝。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